栏目分类

你的位置:多宝娱乐平台是什么 > 新闻动态 > 中国十大被下马的传奇战机:沈飞歼14战机上榜,轰8轰炸机最可惜

中国十大被下马的传奇战机:沈飞歼14战机上榜,轰8轰炸机最可惜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7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67

说说中国那些没能问世的十大神奇战机吧。就拿歼14来说,它的性能可是能跟歼20比划比划的。再说到轰8轰炸机,那真是个大遗憾,要是能造出来,全世界都得震惊。

这次咱们来聊聊,我国没选的十大军机,给它们排个名。这里面列的都是我们曾经考虑过,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的军机。别看它们没被选中,但各有各的特点和亮点。这些军机啊,有的性能强劲,有的设计新颖,但出于各种原因,比如成本、技术、战略需求等,我们最终没有选择它们。不过,这并不代表它们不好,只是不适合我们的需求罢了。咱们就来一一看看这十大军机,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独特之处,为啥没能成为我国空军的一员。相信通过这个盘点,大家能对我国的军机选择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
首先,第十名的位置,得给强6强击机。

这款战斗轰炸机是我国以前研发的一款支援型战机,而且它还是我们国家打算打造的第一架能变形的后掠翼战斗飞机,真的非常关键。

1979年,我们开始研发这款战机,主要是想仿照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23战斗机。这项任务交给了南昌飞机制造厂,而负责设计的大咖是陆孝彭院士,他之前搞过强5战机的研发。

开发这款攻击机的主要目的,是为了解决咱们空军在空中支援方面的短板。那时候,担当这类任务的飞机主要就是强5、轰5和轰6。不过呢,强5带的炸弹少,轰5和轰6呢,反应又不够快。

设计一开始,咱们国家就迅速敲定了“一种机体两种形态”和“可调整的后掠翼”这个大方向。不过,在后来深入研究米格23的时候,碰到了好多棘手的技术难关。

这里面的问题有后掠翼电控系统不匹配,还有气动设计和内部结构跟整体重量搭配得不太好,另外,雨点用的WS6发动机也一直没能稳定生产。

之后,更快更厉害的歼轰7战斗机出现了,强6的研发工作就被叫停了,整个项目在1988年画上了句号。

接下来要说的是第九名,那就是歼9战斗机,它是专门用来拦截的。

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会儿,咱们国家着手搞了一个高空高速截击机的计划,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咱们空军的空战优势,补上之前的短板。

歼9项目的早期开发工作是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来承担的。因为这架战机要承担空中优势、近距格斗等极其艰巨的任务,所以从项目启动那会儿起,它就肩负着重大使命,技术上的标准也是极为严苛。

简单来讲,就是在只有一个发动机和一个座位的情况下,得完成两个关键指标,都是2.6。这俩2.6呢,就是说飞机的最快速度得飞到2.6马赫,还有就是它能飞到的最高高度,得达到2万6千米。

说实话,这种高标准,就算是那时候牛气冲天的美国和苏联也搞不定。虽说成飞慢慢琢磨出了“鸭式布局、两边进气”的新设计思路,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,还是达不到歼9的那些要求,所以在1980年,项目就停了。

不过,成飞因为这个项目收获颇丰,他们在项目中积累的大量想法和经验,后来都被用在了歼10、歼20等尖端战斗机上,并且得到了实际的检验和应用。

接下来,排在第八位的是歼13战机。

1971年,沈阳飞机工业601所悄悄搞起了一个大动作,启动了歼13战斗机的研发计划。这款飞机啊,就是想把那时候已经跟不上趟儿、太老的歼6战斗机给替换掉。

歼13项目是为了跟上世界先进战斗机的步伐而展开的。在研发过程中,它大量借鉴了像米格23和F16这样的同时期顶尖战机,通过一步步的努力,最终塑造出了非常出色的气动外形设计。

歼13战斗机没能继续研发,说起来真是挺可惜的。问题就出在我们自己研发的航空发动机上,那时候的技术水平,就是跟不上歼13的需求。动力系统跟不上,整个项目就只能停了,最终也没能造出成品来。

很多研究现代军事的专家觉得,枭龙战机可能就是把歼13的设计思路给继承下来了。

下面是排在第七位的,那就是歼12战机。

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会儿,咱们国家的空军通过实战摸索出来,那种机身轻巧、能在短距离内起飞降落、成本低、保养容易的小型战斗机,才是咱们首先要去发展的方向。

“小型歼击机”方案,说的就是歼12项目,它就这么诞生了。这个项目还是由大名鼎鼎的设计师陆孝彭院士来挑大梁。

1970年那会儿,歼12飞机首次飞上蓝天,表现得特别牛,每秒能窜上去180米,转弯也灵活,半径才1140米,这成绩真是让人惊讶。

不过,因为这架战机体型小,装不下太多空中的武器装备,大家觉得它不太实用,所以空军就把它淘汰了,1978年这个项目就停了。

不过这款战斗机确实算是我们国家摆脱苏联飞机设计思路,迈出的最扎实的第一步,给后来的航空事业进步攒下了不少好经验。

下面要说的是排第六的,那就是强5乙鱼雷攻击机。

一看就知道,这家伙是我国航空领域的明星产品,强5强击机的一个升级款。

强5乙和它的设计原型强5在外形上非常像,飞机架子基本没变。不过,它有个大改动,就是把原本的内部炸弹舱给去掉了,这样主油箱就能变得更大,还多加了一个软体油箱。另外,飞机的翅膀上还特地加装了鱼雷挂架,主要是为了增强对海面的打击能力。

1970年,强5乙这个新型号的飞机第一次飞上天空,而且飞得很成功。后来,它又经过了15次的严格测试,每次都表现得很出色,证明了它的性能完全达到了设计的要求。所以,很快就生产了6架出来,给部队去试试看效果。

后来的观察发现,强5乙飞机的雷达、瞄准装置、自动驾驶系统等核心部件,确实存在难以统一确定性能的问题。

那时候,全球各国都特别看重水面舰艇的防空实力,防空装备有了大幅度的升级。专门负责对付鱼雷强击机的强5乙战机,因为环境变了,它的生存能力大不如前,结果在1979年无奈地被淘汰了。

然后说到排名第五的,那就是空警一号预警机。

早在1969年那会儿,咱们国家的空军就已经琢磨着要搞空中预警机了,还动手研发起来。说起来,空警一号就是咱们自己造的第一款预警机。

空警一号是我们国家基于苏联的图4轰炸机改造出来的预警机。项目刚开始的时候,就定下了几个高标准:它的探测距离要达到120公里,能飞到6000米的高空,而且至少要能连续飞8个小时。

1970年8月份,空警一号上天试飞了。可没想到,一堆问题跟着就来了。虽说飞机其他方面的表现都挺不错,但最重要的雷达探测系统却一直没法让人满意。到了1971年,空警一号这个项目就被叫停了,那架原型机现在被放在了首都的航空博物馆里。

接下来要说的是排名第四的,那就是轰6Ⅰ这款战略轰炸机。

1971年,西飞工业收到了一个秘密任务,那就是研发一款能携带超大威力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。这款轰炸机看起来跟轰6差不多,所以就给它起了个名儿,叫轰6Ⅰ。

轰6Ⅰ换装了4台英国产的“斯贝”涡轮风扇发动机,代替了原来的2台涡喷8发动机。这么做让它的总推力大了不少,航程也更远了,而且油耗还降了四分之一。

轰6Ⅰ的引擎部分采用了很牛的凸轮设计,电力系统也是进步了一大截,光是电控的新装置就加了78样。

1978年,轰6Ⅰ又经历了一轮测试,这次它的航程大幅进步,从原来的5760公里直接冲到了8000多公里。而且,它的爬升能力也变强了,从以前每秒不到20米提升到了接近30米每秒,这改进真的很明显。

后来,在继续规划的时候,因为发动机不是国内生产的,所以一直受限,再加上咱们空军的战略重点有了点调整,轰6Ⅰ的研究工作就停了。

下面要说的是排在第三位的,那就是运9货运飞机。

看到这儿,估摸着挺多朋友心里会嘀咕,运9不是已经研发完成,也顺利用上了吗?咋又说这飞机被废了呢?

说白了,这个运9可不是那个运9,咱们现在聊的运9,是指上世纪60年代末,咱们国家自己动手设计并制造的一款大型喷气式军用运输飞机,大伙儿习惯叫它“老运9”。

运9项目的研究设计始于1969年,那是我们国家头一回着手打造大型运输机。

这个项目一开始定下的标准就特别高,要求能装上两个加强连的人和装备,加起来大概350人,重量超过42吨。而且,它得飞800多公里远,速度还不能慢,每小时得达到800公里以上。

从这里就能瞧出来,运9的志向那是相当高远,绝对算得上是咱们国家运输机界里的资深老将。

除了那些技术指标,运9主要得能进行机降,得配上好用的快速装卸货装备,还得能在各种天气里都飞得稳稳当当。而且啊,它得能在沙地、草地、土跑道这些各种路面上都能适应,反正就是得保证任务一来,立马就能“说到做到”。

但从当时咱们国家的物资储备和技术实力来说,要想达成那个目标,真的是难上加难,放弃研发才是最明智的决定。所以,到了1971年,这个项目仅仅推行了两年就不得不停止了。

下面要说的是排在第二位的,那就是歼14战机。

这款歼14战斗机,曾经和歼20一起争夺我国隐身战斗机项目的位置,它们俩可是针锋相对,斗得难解难分。但结果呢,歼14没能胜出,遗憾地出局了。

歼14还有个昵称,叫“雪鸮战机”,这是沈飞工业搞的一个隐身战斗机计划。从现有的资料看,歼14的外形设计和歼20挺像,都采用了鸭翼式设计。不过,它到底是不是两边进气,现在还不清楚。

跟歼20不一样,歼14设计得挺大胆,用了个三翼面布局,说白了就是在常规布局前面加了个前翼来帮忙。这么做能让机翼承受更多力量,但有个必要条件,就是发动机推力得够强。

另外,这种设计肯定会让战机的体积变得更大,对隐身效果不利,还会拖飞机的灵活性后腿。所以,在五代机的比拼里,它就被气动设计更棒、隐身能力更强的歼20给比下去了,最终没能胜出。

最终拿下头名的,是轰8这款战略轰炸机。

这款轰炸机,咱们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琢磨了,打算作为新式远程轰炸机来研发。主要就是为了实现咱们“三位一体”的核打击战略构想。

从实际作用上来看,轰8是在轰6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,它的载弹量更大,飞行性能也更出色,算得上是咱们国家的新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。这款轰炸机是咱们应对核恐吓、核威胁的重要手段。

根据一开始的研究计划,轰8的初步样子逐渐被想出来了。简单来说,就是在轰6的基础上动手脚,把机身给拉长,然后重点把机翼加宽,好让飞机升力更大,能多带点东西。

要达成这个目标,离不开一个强大的推力系统。计划装上4台专为轰8打造的910型涡轮风扇发动机,每台都能爆发出11吨的惊人力量。要是找不到这些发动机,备选的就是涡扇8或者斯贝等型号。

轰8这个项目的数据真是让人惊叹。它的起飞重量轻轻松松就上了160吨,最多能带18吨的炸弹,飞个11000多公里都没问题。从这些数字就能看出,大家对轰8项目抱有多大的希望。

后来在做轰8项目研发时,因为技术积累不够,资金也紧张得很,再加上没有找到合适的动力系统,这个项目就只能无奈地停了,成了军事迷们心里的一大遗憾。

#图文打卡计划#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